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简介
以吉尔吉药业为核心,依托其在中药产品粗加工、物流等方面优势,整合吉林市林原地资源(天麻、北苍术、蛤蟆油、灵芝、人参等优势道地药材资源),购置通用性设备仪器,建立东北优势道地药材综合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同时,积极洽谈引进广誉远中药、片仔癀药业等域外知名大型药企,利用域内丰富的长白山野生动植物资源、现有科研成果和技术工艺,合作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
1.1.2市场前景
(1)道地药材发展现状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它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道地药材源自特定产区、具有独特药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内生产,目前我国道地药材产区可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倒地药材种植是中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约占整个中药市场的四分之一。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
(2)道地药材市场前景
预计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稳健上升趋势。中药饮片处于中药工业产业链中游,是中药产业链中最重要一环。中药饮片是我国中医药的精华所在,中药饮片能够遵从中药中“一人一方”原则,对症下药,就是要通过中药饮片实现。
中药饮片由上游中药材加工而来,可直接向下游医疗机构出售,于临床使用;也可加工为中成药,再向医疗机构出售。中药配方颗粒主要指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取主要成分、浓缩和制粒炮制的中药饮片,如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破壁饮片等。中药配方颗粒药效利用率约70%~80%,价格比传统饮片高约30%~50%,毛利率约60%~80%。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地位不断提高。受人口老龄化、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出现了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的趋势。中成药是经天然药物提炼而成,经过几千年临床检验,具备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慢性病上有着明显优势。中成药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我国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1.3技术分析
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当前,道地药材发展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好时机。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发展给出指示,他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药资源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是保障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的坚固基石。2017年中医药法实施,此外,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为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我国全民进入追求高品质中药材时代。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及对天然药物的青睐,中医药顺应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初步建立了道地药材生产、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道地药材在数千年的临床中积累了大量实践与理论经验,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人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了道地药材现代科学的内涵。2017年7月中医药法正式实施,第一次将道地中药材作为专业术语纳入其中,道地药材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方面已初成体系。
四是道地药材对贫困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带动效应。中药材的生产过程链较长、涉及部门多、产业从业人员多、附加值较高、带动效应较明显。而道地药材受逆境效应影响,大多适宜在贫困边远山区种植,可不与粮食争地,且能够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助力科技和产业扶贫,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道地药材大有可为。
五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道地药材生产和规划布局提供了基础。截至2018年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覆盖了31个省2042个县,建设了28个省级技术服务中心、66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以及28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
(2)产业优势
2020年,吉林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产值43.4亿元,2021年1-2月实现产值7.3亿元。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28户,已形成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及饮片、生物药、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的产业体系。其中化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7户、中成药生产企业15户、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户、药用辅料生产企业1户,另有以饲料添加剂注册的化学原料药(主要产品维生素E等)生产企业1户、动物疫苗生产企业2户。在2020年医药企业产值排行中都位于中药、化药、原料药、动物疫苗、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首位。目前,我市医药产业中的中成药、化药(原料药)为“两大优势板块”,现有药品批准文号共计1019种。
(3)交通优势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结点,南接沈阳,北通哈尔滨,西靠内蒙古,东临朝鲜,已开通的吉林内陆港与辽宁大连港实现“无缝对接”,辐射范围不仅包括东北,还可通达中国内陆,远及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家。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即将启用的吉林机场,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4)人才优势
吉林市2020年卫生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41所,其中:医院172所(其中三级医院7所、二级医院50所、一级医院38所)、疗养院1所、卫生院97所、门诊部262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2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所、妇幼保健机构1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所、诊所1732所、卫生所(医务室)33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所、村卫生室1450所、护理15所。
吉林市涉及医药健康专业的高校有三所,分别是吉林医药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2004年成为省属高校,现为吉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43人,设置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现开设21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分布于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科研平台22个,其中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抗体工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1个;吉林市应用产业研究院4个、产业研究中心1个。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设有28个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6926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4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2012年获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项目。北华大学医学部设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建设院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146人,4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学校设有中药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等9个学院。学校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5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获批人参、黑木耳等地方标准6个,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13项,成立5个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心)。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以吉尔吉药业为核心,依托其在中药产品粗加工、物流等方面优势,整合吉林市林原地资源(天麻、北苍术、蛤蟆油、灵芝、人参等优势道地药材资源),购置通用性设备仪器,建立东北优势道地药材综合加工中心和集散中心。同时,积极洽谈引进广誉远中药、片仔癀药业等域外知名大型药企,利用域内丰富的长白山野生动植物资源、现有科研成果和技术工艺,合作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拟投资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拟投7亿元。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2.2亿元,投资回收期4.5年。
1.4.2社会评价
道地药材种植与加工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为吉林市医药健康一产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可带动流量,利于旅游业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高新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65号
2.2概况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一座省市同名城市。素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京剧第二故乡、“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等诸多美誉。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74.6平方公里,辖4区5县(市),建有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开发区。2020年,全市总人口 404.7万人(户籍数),其中市辖区177.3万人。吉林市科教资源和基础医疗资源基础雄厚,拥有本科以上高校5家,大专院校3家,科研院所14家,三甲综合医院7家。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联 系 人:张振洋
电 话:15568380189
电子邮箱:175962868@qq.com
项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