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城日报 时间: 2016-08-30 09:04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我市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商事制度改革,是冲在前头的“急先锋”。早在2013年,市工商局就开始对市场主体审批登记制度实施了大刀阔斧改革,出台了零前置审批、零资本注册、零收费登记、零障碍验资等“四个零”机制。此举不仅有效降低了民营企业入市门槛,还大幅度减少了民营企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2015年,他们还着手探索建立企业准入“单一窗口”试点工作,通过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五部门的网络数据共享,将原本由各家单独发放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与公章刻制统一由工商部门发放。在这一过程中,“单一窗口”会将企业需要报送各部门的材料进行整合,通过“流水线”式作业,实现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使当事人办理证照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减至3~5个工作日。
目前,全市“一照三证一章”的并联审批已由市级扩展到县、区级。这些措施,使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迸发出强劲活力。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38915户,同比增长23.2%,平均每天就有107户新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
大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作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另一重要举措正在深入推进。近几年,我市取消了缺乏法定设立依据的所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将合法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与各级政府部门“摘钩”,将审核后确认的82个中介服务项目纳入了监管清单,并通过制定完善中介服务的规则和标准,使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更加规范。
近两年,我市及时出台减负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在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和经营成本方面做足了文章。2015年,我市参保单位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下调了一个百分点。为了进一步减轻参保单位负担,市社保局自今年5月1日起,将全市参保单位失业保险费率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由2%阶段性降至1.5%,其中单位缴费费率由1.5%降至1%,职工个人缴费费率保持上年0.5%水平不变,新费率执行期限为24个月。此项政策将覆盖全市4964户参保单位,预计1年内可减轻单位及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达7348万元。
去年我市还投入1.7亿元,实施一系列定向精准措施——今年计划再投入5.5亿元——用于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其中,设立3亿元工业发展应急周转资金,帮助重点企业倒贷换据;投入2.5亿元在贷款贴息、减亏增效、产需衔接、用电大户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充分发挥国有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并完善信用大数据和社会诚信体系,扩大政府再担保等政府性融资便利机制,发展区域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用电价格方面,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争取扩大用户直供、扩大交易范围和交易电量,加快推进区域微型电网建设。我市正在申请将建龙钢铁等33户企业纳入省用电奖补范围。
用地成本方面,积极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区域试点工作,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出让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物流成本方面,支持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和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汽车、化工等专业物流转型升级,推动我市保税物流、航空物流加快发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在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方面,我市所做的努力同样是可圈可点。首先,税务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税收优惠政策。据统计,2015年,全市国地税共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负4亿元,全力帮助其做大做强。
今年5月1日全面实施的“营改增”试点工作,使我市参与其中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都实现了整体减负。在4个行业纳税人中,小规模纳税人占比超过98%,而其中只有1294户的不含税销售额达到了起征点,他们缴纳增值税的税率为3%,这与此前按3%或5%税率缴纳营业税相比,有相当数量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可下降近四成;即使占比不到2%的一般纳税人,也会有大部分因为进项税抵扣而实现减负。
其次,市政府重点清理了行政审批环节的有偿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类中介机构依托行政职权向企业强制或变相收取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和试验等经营性服务费用,破除各种指定服务机构实施的垄断行为。2015年,全市共取消、停征、降标、减负收费项目35项,减少企业和群众负担1150万元。
为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市政府在《关于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工作实施意见》中,对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用水、用电价格,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加大价格调节基金投入力度、强化对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监管等1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使全市物价长期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