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缓解了我市广大农村人口就医难的问题,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我市今年启动实施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目前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8所,经过近几年改造建设已基本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室齐全,功能完备。医务人员队伍基本能够适应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人员配备不够、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我市今年通过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将切实提高乡镇生院的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各专业部门对房屋面积、基础设施等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建设能力,改善院容院貌,满足实验室用房条件;合理配置能够满足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医疗设备和实验室设备,完成到2016年底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工作目标。院内实施涵盖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中医药、计划生育、基本药物、健康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考核等功能的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创新编制、人事管理方式,出台相关政策,简化招聘程序,针对乡镇卫生院岗位需求特点招聘医护人员,解决卫生院人员紧张问题,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到岗服务计划;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完善运行新机制合理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级增补目录)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落实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完善基本药物备案采购各项制度,保证群众用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密切乡镇卫生院和群众的联系。积极转变服务模式,组建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参加的全科医生团队,包村到户,定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98所乡镇卫生院与1497所村卫生室在人员准入、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确保辖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到2016年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2020年全市实现所有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让群众充分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创建,将引导农村广大人口逐步实现“小病进诊所,中病不出镇,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若此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执行有力,那么势必能够让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对改变整个医疗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