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
日期:2025-09-2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9月25日(星期四)10: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蛟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威;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英武;蛟河市政府副市长荆闯;蛟河市政府副市长陈连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新闻社、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等13家媒体的17名记者参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模喜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肖模喜: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 

  年初以来,蛟河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1563”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做强农特产品深加工、石材、医药健康等五大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城市更新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特色蛟河、活力蛟河、幸福蛟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今天我们邀请到蛟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威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今年以来蛟河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英武先生;蛟河市政府副市长荆闯先生;蛟河市政府副市长陈连波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请各媒体对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请王威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王威: 

  年初以来,蛟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目标,加压奋进、真抓实干,推动“三个蛟河”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是活力蛟河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市领导“包招商”机制见行见效,银岗矿山开发等1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占产业类项目固投比重达72.2%。突出“一号项目”牵引作用,深化项目建设巡回服务,开复工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74.6%。抢抓政策机遇,谋划超亿元项目21个,上争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同比增长39.7%。“九解一协调”3.0版见行见效,144名“企业知心人”助企纾困,累计帮助企业对接订单2300余万元,协调贷款6亿元,华磊石业等9户企业升规入统,保健用品生产等4户“双停”企业和“半拉子”工程成功盘活。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是特色蛟河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围绕“1563”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全面推进“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增量增效。得利斯甜糯玉米项目全面投产,窝集口煎饼等8个优质农产品入选“礼遇吉林”产品,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1.5%。石材产业加快升级。新引进银岗矿山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固城固废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吉荣石材建成投产,高端板材年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平方米。医药健康产业乘势而上。添正生物万吨明胶扩能项目加速推进,新开工医美产品生产加工等项目3个,引进、恢复各类生产药品文号6个,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8.9%。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牢牢把握东北地区首个、吉林省唯一的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政策机遇,全力推动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建设,白石山镇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全面开工,绿电产业园项目完成选址,新能源在建及并网装机容量达136.2万千瓦。文旅产业多点绽放。拉法山游客服务中心竣工投用,红叶谷森林小剧场等业态创新推出,登山纳福、红色研学等20条旅游线路精心打造,接待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72.8%、84.5%。 

  三是幸福蛟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35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财政支出86.4%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供热主管网连接工程完成铺设,“一城一网、多源互补”的城市供热体系基本形成。朝中等30所学校维修改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辖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本地就诊率达8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896元、752元。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完成水毁农村公路修复58公里、桥梁改建25座,百姓“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情指行”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行,长安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部署,以超常规、更有为的工作状态,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重点打好5场硬仗。 

  一是打好“内需扩容”仗。抢抓以旧换新等政策红利,借助红叶旅游季等特色节庆带火消费,让“钱包”鼓起来、市场活起来;压实“管行业必管固投”责任,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让消费拉动力与投资驱动力形成叠加效应。二是打好“产业跃升”仗。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推动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让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更“精”,石材产业更“优”,医药健康产业更“兴”,新能源产业更“强”,文旅产业更“旺”。三是打好“改革开放”仗。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统筹抓好政务服务、开发区、国企、农信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激活发展活力,破除发展障碍。四是打好“民生提质”仗。办好办实年度35件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系列行动,及时兜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五是打好“底线守护”仗。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让发展既快又稳,既好又实。 

  总之,我们将以“站排头、当先锋”的闯劲,以“钉钉子、抓落实”的韧劲,为“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为吉林市全面振兴贡献蛟河力量! 

  肖模喜: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属的新闻机构,以及具体提问对象。请举手提问。 

  吉林日报: 

  近年来“文旅热”持续升温,请问王威市长,今年蛟河打造了哪些新亮点来吸引游客? 

  王威: 

  蛟河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组合相得益彰,是全省唯一拥有三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县级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美誉,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拉法山日出云海、红叶谷灯光夜游、环松花湖乡村旅游等精品旅游产品成为省内短途游新爆点,火热运营场景多次荣登央视报道,旅游接待人数成功突破百万大关。接下来,我们将以市场化模式整合域内旅游资源,以游客思维加快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全力打造长吉两市旅游“后花园”和东北周末游自驾目的地。今年确保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均增长50%以上。 

  一是提升核心景区。围绕拉法山,全面升级主峰观景平台,开发塔洞、亚洲最大气泡洞等自然奇观,开通珲乌高速拉法山收费站及3公里景区直通道路,提高游客出行便利性和游览体验;围绕红叶谷,创新推出萌宠乐园、森林小剧场等新业态,升级休闲驿站、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旅游接待中心建设,提升旅游住宿和餐饮接待能力,让广大游客感受“秋天童话”的魅力。 

  二是丰富文旅产品。升级改造拉新谈判旧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蛟河历史文化,讲好蛟河红色记忆故事;环松花湖建成一批房车营地、帐篷营地,让大家感受“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歇”的诗情惬意;举办中国·吉林蛟河第二十四届长白山红叶旅游季,以“蛟河正当红”为主题,开展秋季村晚、环松花湖首届帆板邀请赛、农民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蛟河文旅的内涵与魅力。 

  三是强化配套服务。推动黄松甸黑木耳、灵芝孢子粉、长白山寒地葡萄酒等“蛟农优品”进民宿、进景区,让游客随手就能带走地道的蛟河风味。推出红叶文创冰箱贴、白石山绿宝石等一批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伴手礼”,让游客“来过”有迹可循。规范旅游服务市场秩序,争创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放心消费示范集聚区,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游客前来,赏蛟河红叶、观日出云海、品庆岭活鱼、住湖畔民宿,沉浸式体验蛟河的美景美食。 

  肖模喜: 

  请继续提问。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 

  据了解,蛟河市是东北地区首个、吉林省唯一的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请问王英武副市长,蛟河是如何利用这一政策优势,转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的? 

  王英武: 

  蛟河市属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地貌,常年风速稳定、光照充足,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以“风光水储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相继开工建设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垃圾焚烧发电、乡村振兴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36.2万千瓦。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政策,加速推动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全力探索契合蛟河实际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发挥市级专班统筹协调作用,靠前精准服务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上水库大坝填筑、上下库区及地下厂房建设,2028年提前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全力推进天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力争“十五五”期间两座抽水蓄能电站接续建设;加快推进白石山镇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建设,确保11口无干扰地热井按计划实施探采,综合能源站2026年如期投用。 

  二是全链条构建生态融合发展格局。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加快发展,用好蛟河风光资源,加快推进绿能产业园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以绿色低碳和低电价成本优势,吸引一批优质高载能项目投资落地入园,形成“绿电+消纳”产业联动新模式。加快长白山特色饮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绿电直供+产业升级”联动,形成新能源“开发+应用”全链条布局。加快绿电物流项目落地,推动天岗园区石材、凯迪电厂秸秆运输车辆电动化,降低短途运输成本30%以上,构建“绿色运输走廊”。 

  三是“新能源+”赋能乡村振兴。以“新能源+”为重要抓手,创新“能源革命+乡村振兴”路径,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聚焦零碳和美乡村建设目标,重点谋划示范项目落地,配套建设光储充停车场、光伏篮球场、光伏座椅等惠民设施,推动农村能源系统加速向“产储用”一体化弹性网络转型,实现能源供给从单一保障向多元协同升级。加快推动农光互补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项目落地,以“光伏+特色种植、养殖”融合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绿色增长极。 

  肖模喜: 

  请继续提问。 

  江城日报: 

  荆闯副市长,今年蛟河市在城市更新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荆闯: 

  年初以来,我们系统规划,聚焦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先后推动20余个城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滨河北路“断头路”竣工通车,梗阻多年的城市环线实现闭环贯通;31个小区114栋楼实施改造,惠及群众7000余户;完成空中线缆整治33.5公里,拆除D级危楼1栋、围挡9处,盘活城市公共空间16.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41亩;深入开展供热领域“冬病夏治”,新建覆盖200万平方米的换热首站1座,实施供热主管网连接工程6.8公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32.9公里,“一城一网、多源互补”的城市供热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持续提升。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安全宜居”为底线,系统优化城市设施保障。坚持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标准,加快推进2个住宅项目高质量建设,按期完成全市88栋高层住宅管道燃气设施建设任务。10月底前再启动27个小区改造工程,明年实现2005年以前建成小区改造全覆盖,以基础设施升级夯实城市新支撑。 

  二是以“品质焕新”为抓手,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坚持“山水融城、文化铸魂”理念,系统构建城市景观轴线。高标准推进南河文化游园建设、学府桥改建,打造集文化展示、多元运动为一体的综合公共空间;新建滨河北路生态长廊,规划亲子互动、休闲漫步等主题娱乐区;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转角绿地”10处,结合人行步道修复、休闲座椅设置、道路隔离带更新,植入红叶、蛟龙等城市文化元素,以细节品质提升彰显城市新气象。 

  三是以“精细管理”为路径,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视角,秉持疏堵结合策略,深化城市人居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系统改造长安路早夜市等重点区域,优化摊位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塑造规范经营管理的特色街区;重点打造蛟河大街、民主路等6条城市严管街,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违章搭建、违规围挡等突出问题,以治理效能跃升展现城市新形象。 

  总之,我们将深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向纵深发展,让蛟河这座城市既留存浓浓的“烟火气”,更迸发蓬勃发展的“新活力”。 

  江城晚报: 

  陈连波副市长,蛟河在加快推进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连波: 

  蛟河市委、市政府将对标对表国内一流花岗岩石材产区,坚持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引领,紧盯“四个一百”目标,突出“八大功能区”建设,持续推动采矿端、加工端、贸易端、物流端全产业链回归,努力将蛟河天岗发展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花岗岩石材原料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石材产品集散地。具体要做到“四个聚焦”,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聚焦资源供给,提升矿山开采规模。加快推进双岔河、保林、狐狸顶子现有三大矿区林木审批、矿山扩界、道路建设等工作,最大限度释放荒料产能,确保年开采荒料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启动天岗镇尚仪北山、大罗圈沟村5个饰面用花岗岩矿19.5平方公里区域勘查工作,为打造百年石材产业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 

  二是聚焦高端市场,提升多元发展空间。大力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中吉股份等大型石材加工企业紧盯国内机场、地铁、高铁等大型基建项目,不断扩大“吉林白”高端市场占有份额。围绕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异型材加工基地,着力引进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台面板和异型材加工项目。加大天岗石材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天岗花岗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申报,确保“吉林白”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西安东站等重点工程项目铺装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三是聚焦循环利用,提升固废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总投资2亿元的石材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确保9月底前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的石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围绕石粉下游产业链拓展延伸,大力引进混凝土砌块、人造石、岩板、瓷砖等精深加工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异型材加工企业开发以石粉为原料的文创产品。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提升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石材园区路网、电力等配套服务设施,确保9月底前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的北部园区一期、二期等12条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园房屋征拆进度,确保9月底前启动表土剥离和场地平整,尽快打通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大通道,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此外,我们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发展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和生态红线。 

  肖模喜: 

  场上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同蛟河市对接,进行深入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的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
日期:2025-09-2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9月25日(星期四)10: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蛟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威;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英武;蛟河市政府副市长荆闯;蛟河市政府副市长陈连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新闻社、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等13家媒体的17名记者参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模喜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肖模喜: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专场。 

  年初以来,蛟河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1563”发展战略为指引,持续做强农特产品深加工、石材、医药健康等五大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城市更新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特色蛟河、活力蛟河、幸福蛟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今天我们邀请到蛟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威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今年以来蛟河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英武先生;蛟河市政府副市长荆闯先生;蛟河市政府副市长陈连波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们的问题,请各媒体对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请王威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王威: 

  年初以来,蛟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目标,加压奋进、真抓实干,推动“三个蛟河”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是活力蛟河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市领导“包招商”机制见行见效,银岗矿山开发等1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占产业类项目固投比重达72.2%。突出“一号项目”牵引作用,深化项目建设巡回服务,开复工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74.6%。抢抓政策机遇,谋划超亿元项目21个,上争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同比增长39.7%。“九解一协调”3.0版见行见效,144名“企业知心人”助企纾困,累计帮助企业对接订单2300余万元,协调贷款6亿元,华磊石业等9户企业升规入统,保健用品生产等4户“双停”企业和“半拉子”工程成功盘活。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是特色蛟河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围绕“1563”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全面推进“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增量增效。得利斯甜糯玉米项目全面投产,窝集口煎饼等8个优质农产品入选“礼遇吉林”产品,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1.5%。石材产业加快升级。新引进银岗矿山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固城固废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吉荣石材建成投产,高端板材年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平方米。医药健康产业乘势而上。添正生物万吨明胶扩能项目加速推进,新开工医美产品生产加工等项目3个,引进、恢复各类生产药品文号6个,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8.9%。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牢牢把握东北地区首个、吉林省唯一的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政策机遇,全力推动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建设,白石山镇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全面开工,绿电产业园项目完成选址,新能源在建及并网装机容量达136.2万千瓦。文旅产业多点绽放。拉法山游客服务中心竣工投用,红叶谷森林小剧场等业态创新推出,登山纳福、红色研学等20条旅游线路精心打造,接待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72.8%、84.5%。 

  三是幸福蛟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35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财政支出86.4%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供热主管网连接工程完成铺设,“一城一网、多源互补”的城市供热体系基本形成。朝中等30所学校维修改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辖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本地就诊率达8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896元、752元。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完成水毁农村公路修复58公里、桥梁改建25座,百姓“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情指行”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行,长安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部署,以超常规、更有为的工作状态,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重点打好5场硬仗。 

  一是打好“内需扩容”仗。抢抓以旧换新等政策红利,借助红叶旅游季等特色节庆带火消费,让“钱包”鼓起来、市场活起来;压实“管行业必管固投”责任,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让消费拉动力与投资驱动力形成叠加效应。二是打好“产业跃升”仗。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推动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让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更“精”,石材产业更“优”,医药健康产业更“兴”,新能源产业更“强”,文旅产业更“旺”。三是打好“改革开放”仗。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统筹抓好政务服务、开发区、国企、农信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激活发展活力,破除发展障碍。四是打好“民生提质”仗。办好办实年度35件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系列行动,及时兜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五是打好“底线守护”仗。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让发展既快又稳,既好又实。 

  总之,我们将以“站排头、当先锋”的闯劲,以“钉钉子、抓落实”的韧劲,为“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为吉林市全面振兴贡献蛟河力量! 

  肖模喜: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属的新闻机构,以及具体提问对象。请举手提问。 

  吉林日报: 

  近年来“文旅热”持续升温,请问王威市长,今年蛟河打造了哪些新亮点来吸引游客? 

  王威: 

  蛟河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组合相得益彰,是全省唯一拥有三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县级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美誉,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拉法山日出云海、红叶谷灯光夜游、环松花湖乡村旅游等精品旅游产品成为省内短途游新爆点,火热运营场景多次荣登央视报道,旅游接待人数成功突破百万大关。接下来,我们将以市场化模式整合域内旅游资源,以游客思维加快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全力打造长吉两市旅游“后花园”和东北周末游自驾目的地。今年确保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均增长50%以上。 

  一是提升核心景区。围绕拉法山,全面升级主峰观景平台,开发塔洞、亚洲最大气泡洞等自然奇观,开通珲乌高速拉法山收费站及3公里景区直通道路,提高游客出行便利性和游览体验;围绕红叶谷,创新推出萌宠乐园、森林小剧场等新业态,升级休闲驿站、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旅游接待中心建设,提升旅游住宿和餐饮接待能力,让广大游客感受“秋天童话”的魅力。 

  二是丰富文旅产品。升级改造拉新谈判旧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蛟河历史文化,讲好蛟河红色记忆故事;环松花湖建成一批房车营地、帐篷营地,让大家感受“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歇”的诗情惬意;举办中国·吉林蛟河第二十四届长白山红叶旅游季,以“蛟河正当红”为主题,开展秋季村晚、环松花湖首届帆板邀请赛、农民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蛟河文旅的内涵与魅力。 

  三是强化配套服务。推动黄松甸黑木耳、灵芝孢子粉、长白山寒地葡萄酒等“蛟农优品”进民宿、进景区,让游客随手就能带走地道的蛟河风味。推出红叶文创冰箱贴、白石山绿宝石等一批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伴手礼”,让游客“来过”有迹可循。规范旅游服务市场秩序,争创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放心消费示范集聚区,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游客前来,赏蛟河红叶、观日出云海、品庆岭活鱼、住湖畔民宿,沉浸式体验蛟河的美景美食。 

  肖模喜: 

  请继续提问。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 

  据了解,蛟河市是东北地区首个、吉林省唯一的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请问王英武副市长,蛟河是如何利用这一政策优势,转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的? 

  王英武: 

  蛟河市属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地貌,常年风速稳定、光照充足,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以“风光水储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相继开工建设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垃圾焚烧发电、乡村振兴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36.2万千瓦。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政策,加速推动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全力探索契合蛟河实际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发挥市级专班统筹协调作用,靠前精准服务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上水库大坝填筑、上下库区及地下厂房建设,2028年提前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全力推进天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力争“十五五”期间两座抽水蓄能电站接续建设;加快推进白石山镇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建设,确保11口无干扰地热井按计划实施探采,综合能源站2026年如期投用。 

  二是全链条构建生态融合发展格局。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加快发展,用好蛟河风光资源,加快推进绿能产业园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以绿色低碳和低电价成本优势,吸引一批优质高载能项目投资落地入园,形成“绿电+消纳”产业联动新模式。加快长白山特色饮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绿电直供+产业升级”联动,形成新能源“开发+应用”全链条布局。加快绿电物流项目落地,推动天岗园区石材、凯迪电厂秸秆运输车辆电动化,降低短途运输成本30%以上,构建“绿色运输走廊”。 

  三是“新能源+”赋能乡村振兴。以“新能源+”为重要抓手,创新“能源革命+乡村振兴”路径,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聚焦零碳和美乡村建设目标,重点谋划示范项目落地,配套建设光储充停车场、光伏篮球场、光伏座椅等惠民设施,推动农村能源系统加速向“产储用”一体化弹性网络转型,实现能源供给从单一保障向多元协同升级。加快推动农光互补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项目落地,以“光伏+特色种植、养殖”融合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绿色增长极。 

  肖模喜: 

  请继续提问。 

  江城日报: 

  荆闯副市长,今年蛟河市在城市更新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荆闯: 

  年初以来,我们系统规划,聚焦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先后推动20余个城建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滨河北路“断头路”竣工通车,梗阻多年的城市环线实现闭环贯通;31个小区114栋楼实施改造,惠及群众7000余户;完成空中线缆整治33.5公里,拆除D级危楼1栋、围挡9处,盘活城市公共空间16.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41亩;深入开展供热领域“冬病夏治”,新建覆盖200万平方米的换热首站1座,实施供热主管网连接工程6.8公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32.9公里,“一城一网、多源互补”的城市供热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性持续提升。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安全宜居”为底线,系统优化城市设施保障。坚持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标准,加快推进2个住宅项目高质量建设,按期完成全市88栋高层住宅管道燃气设施建设任务。10月底前再启动27个小区改造工程,明年实现2005年以前建成小区改造全覆盖,以基础设施升级夯实城市新支撑。 

  二是以“品质焕新”为抓手,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坚持“山水融城、文化铸魂”理念,系统构建城市景观轴线。高标准推进南河文化游园建设、学府桥改建,打造集文化展示、多元运动为一体的综合公共空间;新建滨河北路生态长廊,规划亲子互动、休闲漫步等主题娱乐区;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转角绿地”10处,结合人行步道修复、休闲座椅设置、道路隔离带更新,植入红叶、蛟龙等城市文化元素,以细节品质提升彰显城市新气象。 

  三是以“精细管理”为路径,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视角,秉持疏堵结合策略,深化城市人居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系统改造长安路早夜市等重点区域,优化摊位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塑造规范经营管理的特色街区;重点打造蛟河大街、民主路等6条城市严管街,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违章搭建、违规围挡等突出问题,以治理效能跃升展现城市新形象。 

  总之,我们将深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向纵深发展,让蛟河这座城市既留存浓浓的“烟火气”,更迸发蓬勃发展的“新活力”。 

  江城晚报: 

  陈连波副市长,蛟河在加快推进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连波: 

  蛟河市委、市政府将对标对表国内一流花岗岩石材产区,坚持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引领,紧盯“四个一百”目标,突出“八大功能区”建设,持续推动采矿端、加工端、贸易端、物流端全产业链回归,努力将蛟河天岗发展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花岗岩石材原料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石材产品集散地。具体要做到“四个聚焦”,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聚焦资源供给,提升矿山开采规模。加快推进双岔河、保林、狐狸顶子现有三大矿区林木审批、矿山扩界、道路建设等工作,最大限度释放荒料产能,确保年开采荒料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启动天岗镇尚仪北山、大罗圈沟村5个饰面用花岗岩矿19.5平方公里区域勘查工作,为打造百年石材产业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 

  二是聚焦高端市场,提升多元发展空间。大力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中吉股份等大型石材加工企业紧盯国内机场、地铁、高铁等大型基建项目,不断扩大“吉林白”高端市场占有份额。围绕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异型材加工基地,着力引进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台面板和异型材加工项目。加大天岗石材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天岗花岗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申报,确保“吉林白”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西安东站等重点工程项目铺装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三是聚焦循环利用,提升固废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总投资2亿元的石材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确保9月底前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积极对接国内知名的石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围绕石粉下游产业链拓展延伸,大力引进混凝土砌块、人造石、岩板、瓷砖等精深加工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异型材加工企业开发以石粉为原料的文创产品。 

  四是聚焦要素保障,提升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石材园区路网、电力等配套服务设施,确保9月底前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的北部园区一期、二期等12条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园房屋征拆进度,确保9月底前启动表土剥离和场地平整,尽快打通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大通道,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此外,我们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发展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和生态红线。 

  肖模喜: 

  场上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同蛟河市对接,进行深入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的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