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吃饭凑合、看病发愁,现在社区食堂饭菜可口,康养中心就在家门口,这日子太舒心了!” 家住松北一区的73岁老人,对着上门走访的街道干部连连夸赞。在船营区大东街道解题暖心大走访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落地运营,成为回应老年群体期盼的暖心答卷,让近30%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了“舌尖有滋味、健康有守护、精神有寄托”。
走访听需,把养老难题记在心上。“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吃饭、看病咋解决?”“儿女不在身边,想找个地方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活动活动”…… 自5月启动解题暖心大走访以来,这样的诉求不断出现在街道班子成员的走访笔记中。大东街道下辖119栋楼宇,老年人口占比近三成,养老服务短板成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摸清实情,街道班子成员按网格分片走访,平均每名干部负责594户群众,重点聚焦独居、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落实“主动亮身份、主动唠家常、主动问需求”的走访要求。走访时,不少独居老人反映做饭吃力、看病不便,多次入户中发现,不少老人因不懂操作,连社保生存认证都要奔波半天。通过暖心大走访,街道明确将养老服务作为大走访攻坚破题的核心任务,努力将老人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政企联动,把康养阵地“建在家门口”。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行动方向。街道班子成员带着走访收集的养老需求,主动对接辖区企业资源,多次与义和谦集团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共建大东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共识,将企业优势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如今,这座集就餐、康养、文娱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成为老人们的幸福驿站。社区食堂里,7-12元的套餐涵盖近20种菜品,荤素搭配、软烂可口,解决了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康养中心内,中药眼疗、泡脚、仪器理疗等公益服务随时可享,老年人还能按医保政策享受专业就医服务,此前走访中老人反映的“看病远、理疗贵”难题迎刃而解,8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每周七天开放,象棋对弈、书画创作、合唱排练等活动丰富多样,已吸引20多个老年团体入驻,昔日“冷清在家”的老人如今有了“欢乐天地”。服务中心运营以来,街道干部在回访中看到,不少老人每天都来食堂就餐,还加入了红歌团,松北二区独居老人袁奶奶表示:“现在不出社区就能享福,你们真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里!”
长效守护,把幸福滋味延续下去。养老服务没有终点,要让走访的温暖持续升温。为避免服务一阵风,街道以大走访为纽带,建立养老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街道综合服务中心与义和谦集团沟通,通过电子二维码形式进一步推广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明确服务标准与保障措施,确保食堂菜品更新、设施维护、人员配备等持续到位。另一方面,通过“月回访、季座谈”动态掌握老人需求,将养老政策宣传融入日常走访,为老年人提供社保办理、生存认证等“上门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43名老人一对一服务。
从走访听需到落地见效,从阵地建成到长效守护,大东街道用一场场走心的走访、一件件扎实的实事,让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感受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这抹温暖的“夕阳红”,也成为大东街道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
图为入户走访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