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张凤霞,1958年4月28日出生,是一名在家园老年公寓工作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她把住院老人当做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洗脚剪头,拉家常暖人心,把家园老年公寓当做自己的家。在社区里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家园老年公寓老人和家属的多次称赞。
在家园老年公寓打工期间,她先后担任护理员、炊事员,深受老板器重,后委任为院长。
她每天早四点就来到公寓,直到二十点以后才离开,院中老人一般有50人左右,不能自理的老人大约有20人,她天天亲自为老人逐个擦脸擦身、换屎尿垫子,不嫌脏,不怕味,一日三餐给老人喂饭,有时老人胃口不好,她就自己拿钱给老人买可口的食物,有时在自己家里做好菜拿来给老人吃,她还经常为老人洗脚、剪头,有的人钱不方便,她就把自己的钱借给他们,例如:支德才老人身患重病,住院缺钱,她就自己拿钱帮他住院。也有的人借钱后走了,至今未还,她从不恼恨,开饭时,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都把饭菜给送到床前,外出没有回来的老人也把饭菜给留到床前,每次开饭时,饭菜她都可着老人用,自己都吃剩下的,没有饭菜就对付一口。
一想起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她鼻子就发酸,老人哭她也哭,老人笑她也快乐,她知道自己责任重大,默默地挑起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就像儿女般围绕老人身旁,有的老人去别的托老所,她也常去看望,把家园老年公寓的爱心送到他们身边。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她一有空就忙着搞卫生,蹲在地上用铁抹布一点一点的把走廊全部擦一遍,经常开窗换气。
她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执行家园老年公寓的各种制度,从退休后参加养老服务工作以来,至今从未离开过家园老年公寓,所有的节日都是在老年公寓陪老人度过的,她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的照顾老人,就像把家搬到了老年公寓,丈夫在闲暇时间,也来老年公寓帮忙照顾老人。
她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一些关于老年人心里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常识、做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住院老人有一些是失去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老人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到一起,老人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她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老人,与老人促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能够在这里相聚,就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生活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老年公寓里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老人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 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几年前,有一位82岁的老人洪纯西,因糖尿病合并症瘫痪,到了家园老年公寓后,她每天亲手喂药换药、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买了一个热宝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经过精心照料,老人和其家人非常感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张兰同老人也是偏瘫病人,他的生活完全是由王凤兰来护理,他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段淑兰的老人,进院时已有75岁,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她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老年公寓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家做的棉被和床单。她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的今天,老人说“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她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像这样的例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老年公寓里的50多位老人将近一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她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现在她都奔六十的人了,近十年都献给了老年公寓,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少儿少女的老人,她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她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老人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她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凡是到家园老年公寓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少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两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周都为老人包两次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经常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危像及时通知家属。对少数身体较弱的老人,通知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老人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她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老人之间的团结。随时组织老人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
在十年的工作中,她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让他们在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十年来她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对老人的关心爱护中,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在平凡的点滴里无不透视出高尚的心的良知。